新闻中心
捐赠热线:028-81718073 求助热线:028-81718079 |
汇聚社会慈善力量 引领职工慈善文化
来源:四川省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2/1/26 17:17:56
点击率:58
2021年12月15日,四川省政府官网正式公布了第三届“四川慈善奖”获奖名单。四川省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会(简称“基金会”)凭借在慈善领域的突出表现,荣获第三届“四川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再次蝉联这一荣誉。2021年,四川省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会围绕党政工作大局,紧贴工会职责任务,凝聚慈善爱心力量,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职工社会化帮扶工作。 整合社会资源 发挥公益慈善平台作用 2021年,基金会汇聚慈善力量,广泛动员各级工会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大力协同理事会成员单位、基金会工作站、社会组织等筹募爱心款物2586万余元,为基金会帮扶项目的高效开展和工作的顺利运行提供了资金保障。结合工会金秋助学活动,聚焦特殊群体职工,省总工会联合基金会向广大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及社会各界发起了倡议,其中圆梦金秋·爱心助学专项资金募集277万余元,慰问特殊群体职工及其家属579.5万元。11月,为保障成都理工大学师生隔离期间的消毒和防护,基金会在省总工会的关心指导下,有序对接抗疫慈善物资捐赠,科学助力疫情防控,联合爱心人士向成都理工大学捐赠抗疫物资10000瓶酒精、10500个口罩(总价值5.21万元)。 此外,基金会运用轻松公益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策划发起“医路行动·重疾家庭守护计划”项目,为大病困难家庭提供医疗、生活救助;运用支付宝公益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策划发起关爱环卫系列项目“关爱环卫爱心清凉包”“关爱环卫爱心温暖包”“关爱环卫免费爱心早餐”项目,基金会战略合作伙伴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关爱环卫爱心温暖包”项目配捐20万元,用爱心、用行动号召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环卫工人。 发挥优势作用 强化社会帮扶工作实效 基金会以省总工会统一部署为指导,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优势作用,坚持“救急济难、拾遗补缺”的原则,以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科学设置开展困难职工社会化帮扶项目。2021年,基金会慈善活动支出共计3186万余元,帮扶职工(农民工)46万余人次。 在重点推进品牌项目方面,基金会发布实施关“癌”行动·重大疾病救助项目,资金300万元,帮扶我省300名本人患恶性肿瘤职工,缓解改善患癌困难职工的家庭困境;发布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快递员、网约送餐员暖心包计划项目,资金80万元(含绵阳市总工会定向捐赠资金30万元),慰问3200名快递员、网约送餐员,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保障他们顺利度过寒冬。同时,基金会根据掌握的帮扶需求,结合部分捐赠单位/人的意愿,实施大病救助、创业扶持、爱心助学、乡村振兴、生活救助等帮扶项目70余个,项目资金共计2071万余元,覆盖帮扶困难职工(农民工)45万余人次。 基金会还联合省总女工部发起“小心愿大温暖”活动,从全省金秋助学对象中征集到60余个“微心愿”。根据学生们的需求,工作人员精心挑选、逐样购买、一一寄送。活动掀起了一股帮困助学的热潮,搭起了一座助人为乐的桥梁;开展女职工“两癌”筛查工作,实现我省女职工“两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与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建立“大病救助服务站”的形式,先后在宜宾市、广元市试点,帮助大病困难职工(农民工)筹集治病钱、救命钱。已为700余位大病困难职工(农民工)或其家庭成员筹集救命钱、治病钱900万余元。结合省总工会“送温暖”活动,为成都、绵阳、达州、巴中等地5500名环卫工人、海关、社区一线工作者等特殊职工群体和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发放户外冲锋衣。 加强能力建设 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慈善组织是现代慈善事业的运作载体,基金会紧紧围绕组织建设、内部管理规范、提高公信力、公益慈善宣传引导等方面夯实基础、筑牢根基,带动引领职工慈善文化传播,促进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基金会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警示教育等活动,组织专题学习,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基金会全体党员及工作人员参与情景党课表演,并参加省直机关工委主办、省社会组织第一综合党委承办的“学党史感党恩永远跟党走”情景党课评选,荣获二等奖。 一年来,基金会不断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着力提升慈善组织服务水平。基金会依托“川工之家”APP持续建设“职工公益”板块,打造公益项目网上申报、公益活动宣传报道、慈善信息公开透明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开辟困难职工社会化帮扶新通道。同时开展“天府慈善月”活动、线下慈善宣传活动,将“中华慈善日”标志印于公益海报,推广普及慈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渠道营造公益慈善良好氛围,拉近公众与公益慈善之间的距离,培育提升公众慈善意识,让公众更充分地了解公益慈善,更便捷地参与公益慈善。 2022年,基金会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建强组织战斗堡垒,推动基金会向上向善发展;持续加强慈善款物募集,充分运用全省性职工慈善平台,发挥“五社联动”作用,多渠道多形式筹募爱心款物;持续推动品牌项目建设,巩固解困脱困成果,升级打造慈善品牌,致力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持续强化慈善宣传引导,传递慈善“好声音”,释放社会正能量,引领慈善新风尚;持续规范管理透明运行,完善内部治理,增强行业自律,促进职工慈善事业在阳光下健康有序发展。
[关闭本页]
|